百态哥 社会百态

1141万人考教资:“考编”才是难关 希望老师们能够肩负起“老师”的责任

2022-10-29 16:20:59

39岁的青岛妈妈宋雅舒同样考下了教资,她考的是美术。宋雅舒曾是艺术生,学了6年画画,大学读的服装设计,毕业后创业开了服装精品店。那些年,她胆子很大,常常包里装着几万元现金,坐深夜大巴去上海、杭州进货。后来,宋雅舒结婚、生子,父母想让她稳定下来,“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她顺势进入国企,负责后勤,一做就是十多年。

最近几年,宋雅舒发现,周围考教资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位大学同学,本来在纺织行业工作,考了4年,卡着35岁拿到了教师编制,成为“励志典范”。另一位好友在媒体,报社改制后,薪资骤降,不再做美术编辑,拼了一段时间考下教资,去家附近的辅导班当起了兼职老师。

眼看着自己要40岁了,宋雅舒没打算进学校,她跟很多人想法一样,“这就是一条后路”。有朝一日,一旦离开国企,她可以去孩子在的补课班代课,钱不用多,就当挣一个零花钱。

考教资并不难,对很多人来说,是个“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选择。1992年出生的空乘苏苏,预见到自己“能飞的时间不多了”,她爱笑,亲和力强,也善于沟通,觉得“当老师是个不错的出路”。在众多科目中,她选择了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自学画画,再从零开始学钢琴。她甚至还想着多手抓,“考完幼师,再考小学”。

30岁的带货主播宋敏,为了考教资,从8月份开始已经备考了2个月。她每天4点半起床,6点开播,一直到很晚才能下班,挤出时间复习。十几年没学过文化课了,她发现“自己还能这么自律”,几乎拿出了备考成人大专时的劲头。

放眼四周,备考教资的人随处可见。每天中午,国企茶歇室里,藏着记笔记的职工;上下班的通勤路上,身边人耳机里传出的是网课老师反复强调的背诵重点;不下班的晚上,互联网员工的桌子上摆的不是策划案,而是一套套习题和随身携带的知识点小册子;打开社交平台,随处可见一个个“瞒着领导和同事录制的备考vlog”。

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尽快通过。

1141万人考教资:“考编”才是难关  希望老师们能够肩负起“老师”的责任

“多一个选择,没准儿用得上”

决定考教资的职场中年人,大多对现状很焦虑,对未来也很迷茫。

拿着女儿的成绩单,宋雅舒很不满意——班级里只排中下水平,难免向别人提及时,也被她说得很小声,有些不好意思。她劝慰自己,“要想开,养娃就像抽奖,谁让你抽中的就是个普娃”。但在观察过成绩好的学生后,她又有些自责——班里凡是不靠天赋、全凭努力的孩子,几乎都离不开一个全职妈妈,在背后全程辅导,制定计划。这一点,宋雅舒却很难做到。

疫情之后,她所在的国企改制,领导更换,工作流程大变,常常半夜12点突然接到新任务,下午2点前就要完成,她的最高纪录是一天内打了三四百个电话,向供应商核对数据。有时,就连晚上吃饭时,也放不下手机和电脑。那时候,女儿正上小学一年级,早上由夫妻俩轮流送孩子上学,放学后,只能把孩子送到托管班,六七点再接回家。这样一来,作业虽然不用操心,但质量堪忧,基础更是没能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