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环食 日环食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2020-06-22 12:17:31网上一则关于成都日环食的相关消息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想必大家对于此事是非常感兴趣的,既然大家都想要了解的话,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瞧瞧。
6月21日,人类迎来了本世纪最壮观的日环食景观,据说下一次看到要10年后。在成都,人们非常失望,阴沉的天空不过是更阴沉了一些,连太阳都没有,日环食就更没指望了。
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看到”日环食,在朋友圈和各种视频网站中,人们可以看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日环食。人们甚至可以一直追踪,看日环食和各地景观结合的图像。并不意外,朋友圈也出现了各种“创作”,还有人利用日环食进行了PS。
到底什么是日环食的本尊,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过去有技术控指出,人们用手机拍摄的月亮,其实是经过“美颜”或者系统PS的,是一种合成。日环食的图像也一样,大多数照片,都比人们用眼睛看到的“更美”。
所谓更好的日环食不在天上,而在朋友圈或者人们手中。这就是这次日环食和过去的不同之处。日环食如果是有灵魂的,它一定会感到欣慰,这次它真正地大众化了,显得非常亲民。
日环食引起全民追捧,罕见只是一个表面原因,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人们“可以捕捉的”,因而也就是可以“拥有”的。这是2020年,一个大部分人都可以用手机拍照、录视频,甚至在抖音直播的时代所呈现出的独有景观。一位在厦门的朋友发来照片,那是观看日环食的绝佳地点,一座桥上,很多人从上午开始待在那里,抢占最佳机位。而在广州,随着天空慢慢变得阴沉,人们的热情愈发高涨,那时恐怕才是真正的“拍一拍”。
传统观点来看,日环食是一种天文现象,科学家会做出科普,教大家怎么观测,例如不要长时间用肉眼观看,要用一定的仪器——这种观点看上去已经过时了。人们使用镜头而不是眼睛,在拍摄而不是“观测”,天文现象也就变成了“人文景观”。
在这个场景中,太阳黯然失色了,最光辉的是人。网红直播的时候,日环食是配角,小姐姐小哥哥们才是主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理解这次日环食带来的狂欢。人们需要一个“奇观”,它越是罕见、越是沉默,就越让人兴奋,每个人都可以对日环食进行“开发利用”。
很多人在潜意识中可能把用手机拍摄日环食等同于拥有了那时的太阳,但或许这只是人们从日环食中看到的关于自我的镜像。远古时代人们看到这种天象会感到惊恐和不安,而如今这种不适已经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技术设备对日环食“灵韵”的破坏,日环食的“光环”在事实上已经消失了。
据了解,日环食(annular solar eclipse)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2012年5月21日,日环食现象现身天际,本次日环食,在我国境内可以观察到的时间最长达4分33秒。另,2013年11月3日,全球多地出现日全环食,据称此次日全环食系本世纪第二次日全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