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汽车降价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车太多了到处都是车没地方停
2023-04-03 17:28:074
汽车降价潮的根本原因
——宏观经济承压
头部品牌的压力、购置税减半政策的退出、电动车对燃油车的竞争,这些都是价格战的重要触发因素。但如果把眼光从汽车业跳开,就会发现,本轮汽车降价的核心还是供过于求,而这背后,是整个市场的消费动力低于车企的预期。
新车市场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2004年和2008年的中国汽车降价,都与当时全社会的消费疲软相关。许多车企对于2023年的预期是消费的报复性增长,但实际上消费的复苏是个缓慢的过程。金胜把此次车企的价格战视为“通缩”的一部分,他的4S店在长三角的一座三线城市,原本的客人有不少是本地的职工、个体户、小企业主,但现在,家用车的升级置换在家庭支出里的优先级下降了。
从2021年起,中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流通现金加上企业及单位的活期存款)的同比增速就进入下行通道,之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再加上美联储从2022年3月起持续加息的紧缩政策,以及防疫冲击,国内外市场的消费能力都受到限制。
只要整体消费的乏力没有逆转,汽车市场的整体价格战就还会延续。
5
降价潮猛烈的内在机理
——汽车业的产销体系
企业预期与市场反馈的落差是正常现象,在服装、快消品等行业,品牌往往可以快速应对,但汽车业特殊的产销制度,让它们难以快速反应,这也是价格战激烈程度如此之甚的原因。
“我接触的车企,在排今年生产计划的时候多数都排得偏高,和实际一比就落差很大。”曾志凌说。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车企往往不会选择轻易减产。“我们跟厂家建议过,一季度这个情况,今年整体的销售目标能不能降一降,但厂家定产量目标的时候也受到其他压力,坚决不肯减产,结果就是我们的库存系数快速上升,原来基本上没什么库存,现在库存车要卖3个月才能卖完。”金胜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这里的“其他压力”,包括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对税收、就业和GDP的拉动作用。但从经营角度看,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维持生产,并且使用降价工具,最大的隐患是损害毛利,如果车企的毛利不能维持在健康水准,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就会迅速恶化。
随着燃油车市场份额的缩减,产能过剩将日益严重。如果品牌没有拿得出手的畅销产品,那么容易陷入销路不佳—降价促销—营收恶化的恶性循环。